首页 资讯 正文

哈萨克斯坦记者的中国情缘

体育正文 291 0

哈萨克斯坦记者的中国情缘

哈萨克斯坦记者的中国情缘

人民网北京6月15日电 (杨倩、俄布拉依、邓洁)14年前,哈萨克斯坦青年伊利亚斯·马尚洛带着(zhe)对武术(wǔshù)的热爱来到中国留学,并为自己取了一个响亮(xiǎngliàng)的中文名字——“小龙”。毕业回国后,马尚洛成为一名媒体人。从挥舞双节棍的武术爱好者到手握麦克风(màikèfēng)的记者,小龙的经历正是哈中人文交流(jiāoliú)快速发展的生动写照。

“最初我(wǒ)只是想学习武术招式,没想到却因此爱上了(le)中国文化。”小龙回忆道。2011年,小龙来到中国求学,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结识了师父宋迪龙,从双节棍开始入门。随后,他考入陕西师范大学,就读汉语言文学(wénxué)、国际关系专业,兼修太极拳(tàijíquán)和红拳(hóngquán),逐渐体会到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。小龙说,武术是中国文化的缩影,不仅能(néng)强健体魄,更蕴含了深厚的东方哲学与智慧。

如今,他在中国(zhōngguó)能用流利的中文采访报道,让更多哈萨克斯坦受众了解(liǎojiě)真实的中国。今年他到访了北京、洛阳、武汉等地,用笔触和镜头记录下中国城市的古韵与新貌(xīnmào)。

在《洛阳:古今交融之(zhī)城》专题报道中,小龙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这座千年古城的魅力。从(cóng)“牡丹之都”的历史渊源、盛唐文化的辉煌印记(yìnjì),到少林禅武文化和龙门石窟的艺术瑰宝;从中国(zhōngguó)一拖集团研发的无人驾驶拖拉机,到当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成果……这篇报道生动呈现了洛阳在文化传承与(yǔ)创新发展中的完美融合。

“媒体是增进各国人民相互理解的(de)重要桥梁。”小龙表示(biǎoshì),“我希望能通过客观真实的报道,让哈萨克斯坦民众更全面地认识中国,进一步促进两国(liǎngguó)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。”

谈及即将在阿斯塔纳举行的第二届中国—中亚峰会,小龙表示,2023年举行的首届中国—中亚峰会为(wèi)加强地区经贸与安全合作(hézuò)奠定了基础,相信(xiāngxìn)今年的峰会将进一步释放各方的合作潜力。

“首届中国—中亚峰会举行时,我在西安(xīān)从事外贸工作,目睹了峰会盛况,也非常关注峰会成果。”小龙认为,峰会所(suǒ)形成的(de)系列合作成果为促进中亚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,改善当地民生。

小龙说,中亚与中国的对话合作,对维护地区安全稳定、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对于此次峰会,小龙充满(chōngmǎn)期待:“希望本届峰会能进一步深化(shēnhuà)哈中合作,特别是在扩大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对华出口、增加联合投资(tóuzī)项目等方面取得新突破,持续巩固(gǒnggù)两国互信基础。”

哈萨克斯坦记者的中国情缘

相关推荐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请拖动滑块解锁评论验证通过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